11.用预算控制食量
若是担心自己吃太多,从管理荷包下手也是一个有效方法。
CNN曾经报导一个真实的例子。受到不景气冲击,美国农业部担心很多低收入家庭负担不起高昂的伙食费,特别推出一个SNAP膳食计划,让民众在有限的预算内仍能维持营养均衡。
CNN驻纽奥良特派员高乐伯斯(Sean Callebs)决定亲身体验这项计划的可行性,利用每个月仅有的176美元(约6100元新台币)购买食物。平均一天6.28美元的伙食费,以前只够高乐伯斯买一份超级汉堡速食,现在只好用来采买一些基本食材,譬如谷类、鸡蛋、鸡肉、蔬菜、水果等,舍弃零食与一向爱不离手的健怡可乐。
刚开始的前10天,高乐伯斯十分不能适应,甚至觉得自己过得很悲惨,但到了後来便渐入佳境,他根本忘了健怡可乐这件事。他的同伴故意买了可乐回来考验他,「你可以在半夜把它喝掉。」但他碰都不碰。
自从开始改变饮食习惯,高伯乐斯发现腰围减少了好几寸,裤带变松了,意外达到瘦身效果。另外,困扰他很久的胃酸逆流毛病,竟也不药而癒。他甚至连价值观也改变了,「我不但丢弃垃圾食物,也不再崇尚名牌,过得很踏实。」他很满意目前的状况,打算继续保持这种饮食方式,「我会黏着不放。」
12.重复是致胜关键
关於减重,大家都期待戏剧性的结局。美国有一个创下高收视率的《终极减肥者》电视节目,参赛者短短几个月内甩掉20~30公斤以上的肥肉。《时代杂志》事後追踪,这些「减重冠军」回到现实生活,不但复胖,而且比以前更重。
事实证明,维持体重比瘦下来更难,那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自我承诺。每天做一点,变成生活的一部份,不费什么力气,时间久了,自然会累积出惊人效果。真正的「胜利者」并不是抱回奖金的那一天,而是每天在生活里奋战不懈的「终极维持者」。
13.设定短、中、长期目标
减重最怕动机不够强。刘灿宏遇到第一次来门诊的病人,一定先开口问:「你是自愿来的,还是被别人逼来的?」如果是後者,成功率通常很低。动机愈主动且目标愈具体,譬如「年底要拍婚纱照」,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100%。
订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,譬如半年减10公斤,不如1个月减1公斤。万芳医院复健科林砚农医师指出,多数人减重像溜溜球,来来回回。一般正常人1个月减掉0.5~2公斤是合理范围,目标订在超过3公斤就很困难,而且不切实际。
至於是否需要天天站在磅秤上量体重,林砚农认为不必如此斤斤计较,因为体重随时上上下下,不是绝对可靠的指标,一个人在1天之内的体重就有可能相差1公斤,若是在1~2公斤内来来回回,不需要特别大惊小怪,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,并且一直航向那个目标,饮食行为就不会偏离。
14.强化正面思考
「乐观积极的人找方法,悲观消极的人找藉口,」林口长庚精神科医师姚怡君观察,个性差异的确会影响减重结果,减重不能只靠意志力,还得靠正面的想像力,不断地激励、强化自己的信念。
譬如,随时告诉自己,「我要成为一个苗条的人,」想像自己减重成功的模样,可以得到哪些好处──交到异性朋友、穿上漂亮的衣服、找到更好的工作等,「心在哪里,收获就在哪里」。
15.不过度自我苛责
偶尔失手是人之常情,有时难免偷懒,或者松懈,突然吃下太多冰淇淋、巧克力,这很自然会发生,不必苛责自己,跌倒了,再爬起来,只要继续照着原来的方式做下去,最怕自暴自弃。
法国女人偶尔也会误入歧途,但她们会立刻回到正轨,而不是自我放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